找到相关内容24400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族面具文化的历史探源

    ?如四合吉村所表演的13个节目中,“有动作奔放?节奏明快的小型鼓舞,有活泼可爱?动作灵巧的少年面具舞”?在军舞表演中,也离不开面具,“军事仪式舞蹈,作为古代军事斗争中不可忽视的精神战术,其以诡异的面具...

    罗布江村 杨嘉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3.html
  •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

    也就是说,人类的灵魂需要大鹏鸟引到天上。从这一点看,大鹏鸟在“纸马”(风马旗)中是必不可少的。另外,大鹏鸟还是财富的象征,它是来自北方的财神白哈尔。它是吐蕃王朝征服北方的霍尔后,带回来的财神。(注:在藏族...

    李连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4.html
  •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

    自己的独特形式和强烈、鲜明的民族特色,实际上已形成藏民族自己的一个比较完整而独特的演剧体系”。由此可见,藏戏在我国戏曲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,从中也可以看到,藏戏对我国戏剧和民族戏曲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...

    刘志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6.html
  • 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初蒙古地区稳定的贡献

    下,五世达赖喇嘛(法名罗桑嘉措,1617—1682),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政教领袖,不仅对格鲁派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更重要的是对当时蒙古地区的稳定,及随后清廷统一喀尔喀、卫拉特等蒙古各部,也做出...

    张双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1095226.html
  • 山西文物选萃 绪论

    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(不可移动者)计31401处。其中:古遗址2639处、古墓葬1666处、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、石窟寺300处、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、石刻及其它6852处、...万荣出土的“王子于戈”、侯马出土的“庚儿鼎”和忻州收藏的“鸟书戈”,虽然这些文物不是晋国文化的东西,但是对研究晋与吴、徐等国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资料。   属於汉代文物,在省馆内保存的有右玉大川出土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333595322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

    :‘力可以得天下,而不可得匹夫匹妇之心’。”善申之曰:凡祠者,非伺也,匹夫匹妇之心也。匹夫匹妇德上之德无以自效,而假于祠,斯见心哉!斯见心哉!昔者民心召伯至不忍伐其所息之树,而郑民之祠子产,曩桐乡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4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所决定,不可改变。此说是瑜伽行派的一个重要观点,为法相唯识宗所继承并坚持。根据《楞伽经》和《解深密经》等,五种姓的内容为:第一,“声闻种姓”,谓此种姓听闻佛陀声教而得悟道,修行的最高果位为“阿罗汉”。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:人文景观

    何人恋, 修心此地宜。   我来得幽境, 大不可无诗。   大清咸丰二年龙山郑西岩题   同采游者邑人杜远亮 查树勋   (注:此刻在龙虎关内壁上,长0.32米,宽0.7米,字体为行书。题刻于公元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1095802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六章:艺文

    崇峻瑰玮,引雾蒸云,壮观具矣,玄览略焉。惟浮山盘郁于中,势不甚高,而岩洞天开,石溪地涌,若神鳌失戴,瀛阆靡依,海潮乍惊,浮空洸荡,奇踪异状,不可殚述,名曰浮渡,所从来矣。仙侣释徒,栖神代有,梵宫蹲址,...  梦状不可名。   千秋桃花源,  宿云流余清。   居山不出山,  将以托吾生。   (注:本诗选自清《枞阳诗选》。作者,字素芳,一字素舫,枞阳人。著有《素舫诗集》。)   华严寺 汪兆鹤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109580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,魏晋时期的般若学者道安等人就曾联系菩萨的“十地”而提出“小顿悟”。竺道生更提出了“大顿悟”之说,认为证悟诸法实相(涅盘、佛性)之理就是成佛,而“理”完整圆满,不可分割,故悟必顿悟,不分阶次。这种顿悟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